柒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我最需要的理财常识书 > 第4章 理财不仅是一种行为,更是一种态度(2)

第4章 理财不仅是一种行为,更是一种态度(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这就是通货膨胀!从这个逻辑来看,你还会提前还款吗?

显然,90万元贷款30年,每年还5万元,30年下来多还了60万元,这一说法只看到了数字,却忽略了真实的价值准则。因为30年后的60万元还能买多少东西?这基本上是一个让上帝都发愁的问题。

通货膨胀的根源是货币流通增量大于社会商品增量。说白了,就是印的钱(发行货币)太多了,这必然导致货币贬值。至于为什么印那么多钱,这是国家适应国际经济形势而实施的货币政策,不是本书涉及的内容,也就不多说了。总之,通胀基本上与现代经济相伴相随,成了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。

既然我们手里的钱一方面有利息的增值,另一方面又有通胀的贬值,那么,理财活动就必须考虑这两个相反力量的强弱。货币从一诞生就具有时间价值属性,既然如此,随着时间的推移,用它进行的投资就必然会带来价值的变化。中国有句俗话“富不过三代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,即使你现在很富有,也不能保证你的孙子就能过上富有的生活。那么在理论上有没有办法做到“富过三代”呢?

答案是肯定的!只要我们能利用好货币的时间价值属性。

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无比愤慨——我被银行剥削了!但是从头再来,假如现在你手上除了首付10万元外,还有90万元的现款,把钱存在银行,5年期的定期利率是6%,那你现在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还是取出90万元,全款买房子?

经过一个简单的计算你会发现:现在的90万元,存到银行,每年可以拿到的利息是90万元×6%=5.4万元。每年除了付银行的贷款外,你还可以留下4000元。所以,现在你完全可以把策略定成:把90万元存在银行,让房屋贷款的利息继续产生!这样下来,30年后,房子是我的了,90万元存款还一分不少地放在银行。

这么一算,你还会风风火火地还房贷吗?难道借银行的钱就真的让你背上了沉重的壳儿?

其实完全是心理因素在作祟,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几千年间从未从“负债”这个所谓的罪恶中解脱出来。而现代经营中有一条典型的成功思路,就是“用别人的钱,办自己的事”,从银行贷款买房子,完全就是这一理念的个人版,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不愿意用银行的钱呢?

事实上,“利息”就是今天的钱和明天的钱之间的价值差,今天的钱比明天的钱更值钱的原因就在于“时间”。经过一段时间之后,今天的钱可以变成明天更多的钱。保住今天“更值钱”的现金,去花银行的钱,这本身就是一种理财,为什么不做呢?

再来作一个简单的计算,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儿子、孙子、重孙子……一直到子子孙孙无穷尽也,每年都可以得到固定的收益,比如100万元人民币,那么他们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。这时,你会怎么办呢?

现在假定你可以让自己的财产每年产生10%的收益,那么要达到每年100万元,1000万元人民币就能达到你的目的。即使考虑得悲观些,投资的收益率只有1%,那么你存上1亿元人民币,每年吃1%的利息,也是100万元。

似乎你认为这只是个笑话,但是这确实是18世纪欧洲人给子女所作的保障,他们在某个代理银行存入一大笔钱,按照银行的汇率,给子女带来每年固定的收益(或者称之为年金)。18世纪,英国曾经就发行过“统一公债”,这种公债没有到期日,根据你当初购买时的约定,每年给你固定的利息,并永久发放。比如,如果统一公债的利率是10%,而你想着自己的子孙每年能得到1英镑,那就购买10英镑的统一公债。事实上,由于政府每年都需要为这种公债支付利息、没有尽头,在1936年,这种公债一年的利息就达到了1500多万英镑,英国政府无力承担,在当年将其转变成了其他类型的公债。

但是,明白了“利息”原理是远远不够的。如果理财只需考虑利息那就简单了很多,人们只要存钱即可,因为货币必然升值。

实际上,我们手里的存款还会被一个恶魔纠缠,它会让钱变得更不值钱!这个东西就叫“通货膨胀”!

举个简单的例子,今年的100元可以买50斤大米,而明年的100元只能买到25斤同样的大米,显然,钱变得更不值钱了。

如果我们单纯拿通货膨胀来看待上面房贷的例子,会是什么感受呢?

如果你的房子是在1990年买的,那个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是33元,一套房子是4000元,按当时的收入,每个月存10元,你需要存400个月,大约需要30多年。但是如果当时可以贷款,首付400元,每个月还十几元钱,是不是当时的压力也会很大?但以21世纪的今天来看,4000元,一个月就能还完了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